在刘知远看来,OpenAI o1相当于引爆了一颗原子弹,但没有告诉大家秘方。DeepSeek则可能是全球首个能够通过纯粹的强化学习技术复现OpenAI o1能力的团队,他们通过开源并发布相对详细的介绍,为行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刘知远指出,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存在一个大模型密度定律,即模型能力密度随时间呈指数级增强。2023年以来,大模型的能力密度大约每100天翻一倍,即每过100天,我们只需要一半的算力和一半的参数就能实现相同的能力。
DeepSeek持续引发美国科技巨头公司的关注。当地时间2月4日下午,谷歌母公司Alphabet首席执行官桑达尔·皮查伊(Sundar Pichai)表示日前已经注意到DeepSeek。他在Alphabet最新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称赞DeepSeek的工作“非常出色”。
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,人工智能领域再次迎来重大突破。北京时间2月3日上午,OpenAI正式推出了一款名为“深度研究”(Deep Research)的智能体产品,专为深度研究领域打造,旨在大幅提升专业研究报告的生成效率。
但到了AI创业后,梁文锋则是哪吒式魔童,不惧挑战OpenAI等权威,更不愿走上一众大厂前辈们所都走过的老路,而是沿着“我命由我不由天”的信念,誓要搏杀出属于自己这代年轻人的未来,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今天,人形机器人公司 Figure 宣布结束与 OpenAI 的合作,转而自主开发 AI 模型,并计划在 30 天内推出重大创新,而据悉这一决定是出于对 AI 集成和硬件开发的垂直整合需求。 Figure 创始人 Brett Adcock 在 X ...
春节前夕,DeepSeek发布其开源模型DeepSeek-R1,用较低的成本达到了接近于OpenAI开发的GPT-o1模型的性能。短短几天内,DeepSeek便登顶中美两区苹果应用市场免费榜榜单。这体现了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显著进步。
2025年春节期间,中国AI初创公司深度求索(DeepSeek)凭借开源模型DeepSeek-R1和V3系列,以“3%成本对标OpenAI”的技术突破,让全球科技圈迎来了“DeepSeek时刻”。
楼上说的很好:他不是知道自己错了,只是知道自己要死了。 DeepSeek 的开源和发布给了 OpenAI 极大的压力 —— R1 模型的优秀性能让 o1 不再是最领先的推理模型;V3 模型极低的训练成本打破了 OpenAI 和 NVIDIA 塑造的算力叙事。 为了避免信息在传播中失真,带大家看看语境和原话。 在 OpenAI 发布 o3-mini ...
先是“AI界拼多多”DeepSeek,从除夕前火到了现在。它凭借着“低训练成本”、“能和OpenAI一较高下的模型能力”,直接给全球来了一剂猛药,甚至让OpenAI、英伟达两大AI巨头公司感受到了“威胁”。关于DeepSeek成本、能力、创始人的“神话”和“误读”,还在此起彼伏出现。
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在内部开工信中表示,未来十年AI将驱动汽车产生巨大变革。何小鹏认为,2025-2027年将是中国汽车行业最卷的三年,对小鹏汽车是最关键的三年,也是最有机遇的三年。小鹏汽车计划在2025年推出多款新车和年度改款,包括首次推出的超级电动版本的新车型,几乎每个季度都有重磅新品和改款。何小鹏还提到了近期AI行业的震动,他说,中国科技公司DeepSeek让全球科技圈震撼,不仅实现 ...